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程京——
我國生物技術企業(ye) 在發展當中存在著嚴(yan) 重的 “創新困境”。這個(ge) 困境不是由於(yu) 技術原因造成的,而是企業(ye) 麵臨(lin) 著不創新沒有核心競爭(zheng) 力、創新沒有市場生存力的兩(liang) 難選擇。
目前,我國生物技術企業(ye) 在發展當中存在著嚴(yan) 重的 “創新困境”。這個(ge) 困境不是由於(yu) 技術原因造成的,而是企業(ye) 麵臨(lin) 著不創新沒有核心競爭(zheng) 力、創新沒有市場生存力的兩(liang) 難選擇。
今年兩(liang) 會(hui)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生物芯片北京國家研究中心主任程京帶來的議案之一就是《關(guan) 於(yu) 激發本土技術創新活力 順暢創新醫藥政策通道的建議》。
他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由於(yu) 我國缺乏創新藥物、產(chan) 品的配套政策,使得企業(ye) 在承受了巨大技術風險、資金風險將創新藥物、產(chan) 品研製出來後,馬上就遇到“政策瓶頸”,創新藥物和產(chan) 品要經過數年時間才能應用到臨(lin) 床,這使得創新企業(ye) 收回投資困難,從(cong) 而導致我國許多製藥企業(ye) 不去搞創新藥物開發,隻能一味去仿製。
程京說,從(cong) 產(chan) 業(ye) 發展來看,我國發展生物製藥、生物技術的動力和後勁已有疲態,全國的基因工程藥物總銷售額甚至不及美國或日本一家中等規模公司的年產(chan) 值。因此,我國不能錯失機遇,而是要采取有效措施來保障14億(yi) 中國人的生命健康。
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據統計,在我國每年有3.5萬(wan) 的新生兒(er) 在出生前就被奪去了聽力,加上遲發性和藥物聾兒(er) ,這個(ge) 數字達到了6萬(wan) 之多。
程京所工作的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AG九游会J9集团生物集團有限公司)經過3年的艱苦攻關(guan) ,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款遺傳(chuan) 性耳聾基因檢測芯片,並在2009年取得了國家醫療器械證書(shu) 。這個(ge) 產(chan) 品對於(yu) 有效降低中國出生缺陷、及時幹預治療耳聾殘疾有著重要意義(yi) 。但是產(chan) 品在進入市場、服務百姓時卻遇到了諸多障礙,使得耳聾基因芯片檢測技術實施的情況並不理想。
因此,企業(ye) 科研創新不僅(jin) 要有政府政策引導和支持的“入口”,還要有創新的“出口”,也就是針對全國生物醫藥技術創新產(chan) 品提供像物價(jia) 、醫保、政府采購這樣的政策、機製。
但以政府采購的方式來開展耳聾基因檢測也存在著亟待改進的地方,包括每年的經費落實缺乏長效機製,仍有很大的困難和不確定性;企業(ye) 需要以很大的投入來一地一地推廣,實施範圍擴展緩慢,全國每天出生的新生兒(er) 很難及時享受到創新技術產(chan) 品帶來的實惠。
因此,程京建議,以創新生物醫藥產(chan) 品列入醫保為(wei) 突破口,政府財政支持為(wei) 助推,為(wei) 創新性生物醫藥技術的快速發展和臨(lin) 床應用清除障礙。具體(ti) 建議如下:
一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科技廳或科委負責組織創新性產(chan) 品的新穎性認定,每季度評審一次。
二是創新性產(chan) 品一旦在全國任何一省(自治區、直轄市)獲準物價(jia) 審批,則在其他地方再申報時隻需做備案處理,建議審批時間不超過30個(ge) 工作日。
三是創新性產(chan) 品在獲準物價(jia) 一年後,自動進入醫保審批,建議審批時間不超過3個(ge) 月。
四是將新生兒(er) 遺傳(chuan) 性耳聾等利用基因技術進行的有關(guan) 優(you) 生優(you) 育篩查納入政府基本公共衛生項目。
Copyright © 2000-2023AG九游会J9集团生物集團有限公司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4)第 00811 號 京公網安備110114020131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