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對於(yu) 中國民眾(zhong) 而言,“健康中國”戰略並不陌生,早在2013年衛生部就發布了《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到2016年10月國務院又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對於(yu) 中國工程院院士、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AG九游会J9集团生物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程京來說,實現這一戰略的緊迫感越來越強。他認為(wei) ,“健康中國”、“全民健康”不應該僅(jin) 成為(wei) 戰略紅詞、網絡熱詞,更應該成為(wei) 大健康領域中所有相關(guan) 方的行動力,唯有自上而下的統籌行動,才能實現健康中國夢。
“啞鈴模式”應對“治未病”
由國家衛計委、發改委等13個(ge) 部門在《“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中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到2020年將達到2.55億(yi) 左右,近七成老人患有慢性病,“治已病”已經不能適應眼下的國民健康現況。鑒於(yu) 此,近年來程京院士一直致力於(yu) “治未病”技術平台的打造,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這既繼承了兩(liang) 千年前《黃帝內(nei) 經》中“上工治未病”的理念,又與(yu) “健康中國”戰略中提到的“堅持預防為(wei) 主”不謀而合。在他看來,離2020年實現全麵小康僅(jin) 剩兩(liang) 年多時間,而我國人口多、疾病譜寬、年齡跨度大等複雜因素讓全民健康和全麵脫貧緊密相關(guan) ,如果僅(jin) 是有病治病,不從(cong) 根本上進行預防,那“全麵脫病”基本不可能完成,甚至很多人會(hui) 因病返貧。
對此,程京院士設計了一個(ge) “治未病”的“啞鈴模式”——啞鈴一頭是“麵向內(nei) ”的普通社區大規模重大慢病的預防篩查,致力於(yu) 推動醫院-社區一體(ti) 化分級診療管理和提升老百姓的健康水平;啞鈴的另一頭則是“麵向外”針對具有更高健康管理需求人群,融合了現代醫學、工程科學手段和中國儒釋道醫等文化精髓的全方位健康管理模式。程京院士進一步表示,“中國的醫學不是一個(ge) 簡單的醫術,而是哲學和文化兼而有之,所以我也希望借助將這種全方位健康管理模式推向國際的途徑,傳(chuan) 播中國優(you) 秀的醫學文化,從(cong) 而影響國際”。
“麵朝內(nei) ”——社區健康管理新路徑
啟動於(yu) 2017年5月份的重慶兩(liang) 江新區社區糖尿病健康管理公益項目是“啞鈴模式”的一個(ge) 重要實踐。該項目在重慶市政府及兩(liang) 江新區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AG九游会J9集团生物旗下的健康管理公司——AG九游会J9集团頤和攜手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nei) 分泌專(zhuan) 家團隊、重慶兩(liang) 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重慶兩(liang) 江新區第二人民醫院共同推進。
糖尿病在醫學界被稱為(wei) 萬(wan) 病之源,此次啟動的糖尿病健康篩查項目旨在今後兩(liang) 年時間內(nei) ,為(wei) 兩(liang) 江新區十餘(yu) 萬(wan) 常住人口,免費提供圍繞糖尿病開展的健康管理及“社區-醫院一體(ti) 化”分級診療,與(yu) 此同時,以紮根社區的“健康小屋”、流動專(zhuan) 車、實體(ti) 店等為(wei) 主要載體(ti) ,與(yu) 合作醫療機構共同宣傳(chuan) 普及糖尿病科普知識及社區居民隨訪,從(cong) 而提高兩(liang) 江新區社區人群糖尿病知曉率、血糖達標率和並發症篩查率,有效降低兩(liang) 江新區社區居民的糖尿病發病率。
自項目啟動至今,總篩查人數超3萬(wan) 人,其中糖尿病病人約占總篩查數9.5%;新發現血糖異常人數約占總篩查數3.4%;疑似糖尿病前期占總篩查數13.7%,糖尿病高危人群更是超過了50%。由此可見,相當一部分人並不知曉自己患病,而作為(wei) 糖尿病人群的“後備軍(jun) ”——糖尿病前期人群基數也很大,然而這樣嚴(yan) 峻的情況根本沒有引起居民足夠的重視。作為(wei) 項目的實際推進人,程京院士認為(wei) :“對於(yu) 老百姓而言,有病治病是一種剛需,‘治未病’這種觀念和意識尚未在他們(men) 的腦海中形成。我們(men) 應加快全民科普教育,而這需要政府、醫療機構、媒體(ti) 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以舉(ju) 國之力打贏這場慢病防控的戰爭(zheng) 。”
“麵朝外”——要走出去的“類經堂模式”
在“啞鈴模式”的另一頭,AG九游会J9集团頤和推出了個(ge) 性化健康管理服務實體(ti) 店品牌——類經堂。類經堂以“治未病“理念為(wei) 核心,整合多種高端健康管理資源,針對國人基因、體(ti) 質、情緒心理、生活方式、生活環境等特點,打造了“國醫治未病、多組學聯檢、大情誌調理、環境測調控、膳練意息療、健康智慧雲(yun) ”六大核心服務版塊,通過線上和線下雙管齊下的方式全方位地為(wei) 民眾(zhong) 提供極致體(ti) 驗的個(ge) 性化健康管理服務。
在程京院士的規劃中,類經堂與(yu) 西方的健康管理模式具有本質的區別,類經堂是將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之人文藝術、哲學以及國醫之精粹,與(yu) 現代工程科技創新融匯於(yu) 一身的特別存在。在這裏,中醫已經告別落後淳樸的形象。類經堂通過科學化、工程化方式,依托清華大學、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過硬的科研實力,將現代科技與(yu) 國醫進行了完美的結合。比如在類經堂中使用的眼象健康成像儀(yi) ,在傳(chuan) 統“望”診的基礎上融合現代工程技術,通過白睛無影成像技術,對眼睛白睛部分的血脈、黃斑等眼象特征進行圖像采集、處理和基於(yu) 人工智能的對比識別,辨識全身髒腑症候,幫助人們(men) 為(wei) 進一步精準治療提供輔助判斷依據,最終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而類似於(yu) 這樣的中醫科技專(zhuan) 利在類經堂中還有很多。
除此,在類經堂中還能隨處可見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藝術品以及中國的佛教、道教藝術品,針對特定情緒調理需求的音頻與(yu) 特定顏色構圖形成的視頻在線融合係統等,它們(men) 暗合《黃帝內(nei) 經》關(guan) 於(yu) 情誌調理的內(nei) 涵要求、與(yu) 基於(yu) 藥膳的食療法等中醫文化相得益彰。按程京院士的話來講,類經堂不僅(jin) 要管理人的軀體(ti) 健康,更要關(guan) 心和管理人的精神和所處環境的健康,以遵照世衛組織對健康人的定義(yi) 達成對人之健康的身心境全麵管理。早在今年7月份北京類經堂開業(ye) 時,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就這樣評價(jia) 道:“類經堂是中國為(wei) 數不多的在做‘真正的健康管理’的企業(ye) ”。此後,眾(zhong) 多國內(nei) 外專(zhuan) 家都相繼到訪類經堂,並對其健康管理模式尤其是對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包括中國醫學的繼承和發揚給予了充分肯定。
像類經堂這樣獨特、全麵的創新型健康管理模式在國內(nei) 尚屬首次,程京院士希望類經堂的此次實踐能夠為(wei) 更多人帶去先進的健康管理服務的同時,亦能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下打造更具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健康管理品牌,通過文化和健康管理手段沿著一帶一路向外輸出、幫助提高我國參與(yu) 國際競爭(zheng) 的軟實力。
Copyright © 2000-2023AG九游会J9集团生物集團有限公司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4)第 00811 號 京公網安備110114020131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