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報》20180307期
作為(wei)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程京院士連續幾年圍繞治未病和慢病管理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今年,他和他的團隊在落地慢病管理取得初步效果的基礎上,提出了全民健康的“啞鈴模式”。
啞鈴的一頭是“麵向內(nei) ”的普通社區大規模疾病的預防篩查,致力於(yu) 推動社區-醫院一體(ti) 化分級診療管理和提升老百姓的健康水平;啞鈴的另一頭則是“麵向外”針對具有更高健康管理需求人群,融合了現代醫學、工程科學手段和中國儒釋道醫等人文藝術精髓的全方位健康管理模式,這也將成為(wei) 向全世界展示當代中國健康醫學文化的窗口。針對“啞鈴”一端的社區慢病管理模式,我們(men) 采訪了程京院士。
記者:大部分人所了解的是您在生命科學研究和臨(lin) 床醫學檢測方麵的經曆,而近幾年您和您的團隊更多地聚焦大健康,請問是什麽(me) 促成了這樣的轉變?
程京:一方麵,距離2020年實現全麵小康目標僅(jin) 剩兩(liang) 年時間,而我國人口多、疾病譜寬、年齡跨度大等複雜因素讓全民健康和全麵脫貧緊密相關(guan) ,如果僅(jin) 是有病治病,不從(cong) 根本上進行預防,那“全麵脫病”基本不可能完成,甚至很多人會(hui) 因病返貧。另一方麵,近年來國家對慢病管理也高度重視。早在2013年,衛生部就發布了《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2016年10月,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將新時期衛生與(yu) 健康工作的38 字方針——“以基層為(wei) 重點,以改革創新為(wei) 動力,預防為(wei) 主,中西醫並重,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寫(xie) 入規劃;在去年召開的黨(dang) 的十九大上,“健康中國”戰略被再次重申,意義(yi) 非凡。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men) 公司的核心技術平台具備多學科交叉特征,公司成立之初就依托清華大學和國家研究中心聚集了一批多學科交叉技術人才,近幾年也積累一批應用於(yu) 大健康領域的創新型技術成果。
重慶兩(liang) 江新區社區糖尿病防控公益項目啟動儀(yi) 式
記者:目前,您在大健康領域做了哪些探索?進展到了什麽(me) 程度?
程京:2014年,我們(men) 開始搭建以分子檢測和中國傳(chuan) 統醫學相結合的大健康技術平台,並秉承“依測而調”的理念,用兩(liang) 年時間完成“測、調、增”一體(ti) 化的技術積累、產(chan) 品和服務體(ti) 係搭建。2017年,我們(men) 的全線產(chan) 品及服務體(ti) 係落地重慶,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在兩(liang) 江新區開創性地開展了國內(nei) 首個(ge) 針對十餘(yu) 萬(wan) 人社區糖尿病防控公益項目,同步建立了糖尿病全程管理的“醫防融合”綜合服務體(ti) 係。
這一項目最大的特征在於(yu) 它能將防病和治病的鏈條捋順,無論百姓處在“未病”還是“已病”階段,都能參與(yu) 到我們(men) 的慢病管理體(ti) 係。自2017年5月啟動以來,僅(jin) 半年多的時間,共完成篩查建檔人數近4.5萬(wan) 人,其中登記的糖尿病病人約占總篩查數10.6%;新發現血糖異常人數約占總篩查數3.8%;疑似糖尿病前期人數占總篩查數11.5%。基於(yu) 此,我們(men) 建立了目前國內(nei) 西南地區第一個(ge) 也是最大的一個(ge) 健康人群糖尿病數據庫,為(wei) 我國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提供示範及樣本,為(wei) 提高中國國民的基層健康管理水平提供寶貴數據和決(jue) 策依據。接下來,我們(men) 還將嚐試著把這一慢病管理模式推廣到全國,當然,病種也將不僅(jin) 限於(yu) 糖尿病,還可擴充到高血壓、高血脂等其他慢病。
白睛無影成像健康智能分析儀(yi) 應用於(yu) 糖尿病早期篩查
記者:在AG九游会J9集团生物開展的社會(hui) 慢病管理服務中,有哪些針對慢病難題的創新手段和技術特別值得一說?
程京:目前,我國很多地方的慢病管理服務還停留於(yu) 初級篩查和零散的階段,而兩(liang) 江新區糖尿病健康公益項目整個(ge) 過程覆蓋初篩、精篩、後期健管等各個(ge) 環節,形成了大規模基層群眾(zhong) 健康管理的閉環模式。其中,除了運用信息問卷、常規生理檢測外,我們(men) 還創新性地運用了自主研發的微流控生化分析芯片、白睛無影成像健康智能分析儀(yi) 、中醫體(ti) 質辨識等進行綜合檢測,保證了結果的準確性。
其中,由AG九游会J9集团生物根據中醫的望診理論研發的全球首創白睛無影成像健康智能分析儀(yi) 剛剛獲評“2017年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和“第五批治未病適宜技術”。該儀(yi) 器采用現代精密儀(yi) 器技術、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了中醫目診客觀化、可視化、數字化及智能化,突破了傳(chuan) 統中醫對醫生經驗的依賴性,為(wei) 疾病的預測、預警和診斷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因其具有無創、簡單、快速、可靠和費用低廉的特點,很適合在社區健康篩查中廣泛應用。
公益活動部分現場圖
記者:老百姓從(cong) 咱們(men) 的社區公益項目中能得到哪些具體(ti) 的幫助?
程京:從(cong) 目前的嚐試看,該項目得到了百姓和醫生的肯定,對於(yu) 兩(liang) 江新區防控糖尿病起到了積極作用。應該說,該區域的居民可以享受到有針對性、有層次的健康評估和指導。篩查評估後,對於(yu) 健康人群,我們(men) 給出預防疾病發生的健康生活建議;若是糖尿病高危和血糖異常人群,將再提供糖尿病易感基因檢測,從(cong) 遺傳(chuan) 層麵再次進行風險評估,並參與(yu) 個(ge) 性化的健康管理。而一旦被確診為(wei) 糖尿病患者,受檢者將會(hui) 在醫院接受並發症的篩查和用藥敏感性等基因檢測,用於(yu) 輔助醫生出具最佳治療方案。
醫生也會(hui) 參與(yu) 到項目當中,不定期地開展社區義(yi) 診活動,對居民進行治療隨訪。同時,醫生還可以通過該項目的微信公眾(zhong) 平台、線上線下與(yu) 居民互動,宣傳(chuan) 糖尿病科普知識。我想,這樣的社區慢病管理模式,可以實質性地開啟全民共建共享,使參與(yu) 其中的每個(ge) 人受益。如果將其全國推廣應用,將有力地推動健康中國戰略的實現。
Copyright © 2000-2023AG九游会J9集团生物集團有限公司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4)第 00811 號 京公網安備110114020131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