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
掃一掃關注
AG九游会J9集团生物集團微信公眾號

中國科學報“中國工程院院士程京:中國夢根植於健康夢”。

■中國科學報記者 王璐 見習記者 李瑜


“我認為(wei) 健康夢應該是中國人最大的夢想。如果沒有健康,其他所有夢想就失去了生根與(yu) 成長的土壤。”2013年9月,中國工程院院士程京在向中央政治局領導匯報時,首次提出了他心中的中國夢。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聽後頻頻點頭。


對於(yu) 程京來說,健康夢並非即興(xing) 之詞。多年來,他調研走訪的足跡遍布四方,所聞所感和心中希望皆凝注於(yu) 此。


2014年,已過知天命之年的程京又成為第十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得主。而在他心中,守望生命、守護健康,早已成為經年不變的天命。

近日,程京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再度聊起了他的健康夢。


健康夢的普適價(jia) 值


程京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度過了大學前的時光。如今,那裏部分居民的健康狀況一直讓他憂心忡忡。


“很多家庭一貧如洗,一口鍋就是全部家當。在物質和精神極度貧乏下,毒品乘虛而入,針具共用情況非常嚴(yan) 重,艾滋病發病率高得驚人。”程京語氣凝重地說。


“每年國家要拿出一萬(wan) 多億(yi) 元支持醫療事業(ye) ,而且該數字呈逐年增長態勢,這是一筆巨大的開銷。”程京告訴記者。


他說,過去大家談論較多的是醫療、治病,但就目前情況而言,如果繼續走這樣的老路,恐怕國力難以負擔。


程京認為(wei) ,當前應更加關(guan) 注健康而不是疾病。首先,健康是一個(ge) 根本性問題。“無論是部分出生缺陷疾病,還是重大疾病中的慢性病,都與(yu) 環境有關(guan) 。如果我們(men) 重視健康,就會(hui) 自然地關(guan) 注到環境問題。因此,健康與(yu) 否是檢驗青山綠水的最終指標。”


其次,二者的受眾(zhong) 不同。疾病針對病人,而健康針對所有人。“所以,健康夢是具有普適價(jia) 值的,它是每個(ge) 人的事情。如果能夠實現,將為(wei) 我們(men) 節省下巨額的醫療費用支出。”


上醫治未病


程京之於(yu) 健康夢,不僅(jin) 是倡議者,更是一位前行路上的築夢人。


2013年9月,《北京日報》一組關(guan) 於(yu) 新生兒(er) 出生缺陷的數據引起程京的關(guan) 注:我國每年約有80萬(wan) 至120萬(wan) 出生缺陷兒(er) 。近十年來,北京市出生缺陷發生率逐年上升,至2012年達19.57‰。


當時,正值程京向習(xi) 近平和中央領導作工作匯報前夕。他將這組數據放進自己的匯報材料,但能不能講,他很猶豫。


“北京作為(wei) 首善之都,醫療條件最好。然而,從(cong) 1996年至2012年的統計數據看,北京市戶籍人口圍產(chan) 兒(er) 出生缺陷發生率已由5‰上升至19.57‰。”匯報現場,程京的“爆料”引起在場領導的高度重視。


北京尚且如此,偏遠地區又該如何?2013年,中國殘疾人聯合會(hui) 主席張海迪在兩(liang) 會(hui) 上指出,我國70%的殘疾人在農(nong) 村。


“我國是全球唯一實行計劃生育的國家,每個(ge) 家庭無疑都希望孩子是健康的。”然而,程京道出了其中的隱憂,“如果沒有先進的檢測技術,生的孩子越多,尤其是隨著單獨兩(liang) 胎政策的放開,出生缺陷的基數就越大。”


在多方的積極推動下,2012年4月1日,北京市正式啟動新生兒(er) 遺傳(chuan) 性耳聾基因篩查項目。據不完全統計,約超過98%的新生兒(er) 家庭參加了該項免費檢測。截至今年6月6日,北京市共完成460665例新生兒(er) 遺傳(chuan) 性耳聾基因篩查,篩查出攜帶有耳聾基因的孩子21167個(ge) ,占比4.59%。其中,可“一針致聾”的新生兒(er) 有1115人,另外還有近百名新生兒(er) 生下來就沒有聽力。


“篩查的最大意義(yi) 在於(yu) 我們(men) 至少讓1萬(wan) 人避免了可能出現的聽力殘疾隱患。”程京告訴記者,但由於(yu) 種種原因,這項惠及數十萬(wan) 人的出生缺陷篩查很快將陷入無以為(wei) 繼的局麵。


找不到補貼來源,今後那些待篩查的孩子該怎麽(me) 辦?一向自信樂(le) 觀的程京陷入茫然。


健康夢,待驅動


支持資金的缺位僅(jin) 是冰山一角,在程京看來,更大的問題在於(yu) 政策製定、醫療體(ti) 係與(yu) 輿論導向中存在的種種盲區。


不久前,程京“迷上”一條新聞:5月24日,習(xi) 近平考察上海聯影醫療科技公司。


“我把這條新聞下載下來反複看了五六遍。”程京之所以如此關(guan) 注這條新聞,是因為(wei) 他覺得自己與(yu) 聯影同病相憐。


在醫療產(chan) 品領域,產(chan) 品通不過審批、定價(jia) 環節,就不能成為(wei) 商品,無法惠及百姓。而這一問題的解決(jue) 不能僅(jin) 靠某一部門。


在行業(ye) 內(nei) 打拚多年,程京深知民族品牌肩負的使命和生存的不易。為(wei) 此,他建議設立轉化醫學臨(lin) 床基地,讓“863”計劃支持的產(chan) 品或衛計委重大專(zhuan) 項支持研發的產(chan) 品在其中得到集中展示和示範應用。


事實上,更讓他感到頭疼的還是現行的醫保社保體(ti) 係,因為(wei) 創新醫療產(chan) 品進醫保比登天還難。程京坦言,企業(ye) 之所以創新,是因為(wei) 臨(lin) 床需要,但創新成果又因政策原因難以進入臨(lin) 床,這難免使政府鼓勵的自主創新有葉公好龍之嫌。


程京強調,這是整個(ge) 生物醫療工業(ye) 界普遍麵臨(lin) 的問題,若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jue) ,未來科技創新必將缺乏動力,也不會(hui) 有年輕人再願投身其中。


《中國科學報》 (2014-06-16 第1版 要聞)


Copyright © 2000-2023AG九游会J9集团生物集團有限公司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4)第 00811 號 京公網安備110114020131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