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和國家領導人在關於中醫藥工作的重要指示中一直強調,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堅持中西醫並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對中醫藥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期望。 “中醫藥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應繼承好、發展好和利用好。”兩會之際,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程京表示,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要堅持“中西醫並重”。 但程京經過調研發現,從近幾年的財政預算安排來看,遠未達到“並重”的要求。從2021中醫藥支出占全國衛生健康總支出的3.22‰,到今年占衛生健康總支出預算的3.05‰,中醫藥支出呈逐年遞減趨勢。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公布的信息,2013-2022年,中醫藥領域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與資助金額也僅占醫學科學部資助總數量與總金額的14.53%及12.87%。 到麵前為止,全國已設立的13個國家臨床醫學中心,其中西醫類的有12個,中西醫結合類的1個,而中醫類的一個都沒有。已批準建設的4個國家轉化醫學中心,也全都是西醫類的。 為全麵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程京提出3條建議。 一、持續加大對中醫藥原創引領性科技攻關的支持力度。加大鼓勵和引導開展中醫藥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設立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加快中醫藥科技創新與轉化應用;加強原創基礎研究,用現代科學方法和手段解讀中醫藥學原理,推進中醫藥與現代科學相結合,坐實傳承創新。 鼓勵國家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新技術企業參與應用基礎研究,產出一批具有重大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性成果,形成國家戰略型科技力量。 二、組織實施“黃帝科學計劃”。充分發揮中國傳統醫學在“治未病”中的突出優勢,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對其科學性進行提升,使之可視化、數字化、量化、標準化和規範化。 對於人民生命健康所涉及的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等加大研發投入,啟動多學科交叉創新,掌握、控製核心技術。 三、加大審批製度改革,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發展。針對有臨床重大需求的中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等融合的醫藥創新產品,開展優先審評審批、附條件上市的創新審批製度改革實踐,縮短科技創新到產業落地時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