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科教頻道《人物·故事》欄目講述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講席教授、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京院士從(cong) 艱難探索到科研突破,堅守科技創新的初心,以芯片為(wei) 載體(ti) ,以技術為(wei) 橋梁,推動生物醫學工程發展,助力健康中國建設的故事。展現了程京院士科技報國、追求卓越的科學精神。
--視頻來源:CCTV-10《人物·故事》欄目--
毅然回國,建設發展中國“芯”
1994年在英國獲得司法生物學博士學位的程京,被美國賓夕法尼亞(ya) 大學醫學院刊登的一則招聘廣告吸引住了,在當時biochip(生物芯片)這是個(ge) 新的合成詞,程京也不清楚biochip具體(ti) 是什麽(me) 意思。當時生物芯片技術剛剛興(xing) 起,程京自然也十分向往這一全新領域。他從(cong) 全球70多名應聘者中脫穎而出,順利進入賓夕法尼亞(ya) 大學。
《自然·生物技術》(封麵故事“芯片實驗室”)
1998年,程京在生物芯片領域的研究已被國際科學界廣泛關(guan) 注。身為(wei) 首席科學家的程京與(yu) 他的團隊合作,創建了世界上首個(ge) “1平方厘米超微實驗室”。這個(ge) 超小型生物實驗室一出現,就引起了科學界的興(xing) 趣。這是第一次在國際上研究完成了集血液中細菌分離、胞解及雜交檢測為(wei) 一體(ti) 的芯片實驗室係統。該成果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以封麵故事“芯片實驗室”的形式發表)上,並被《科學》評選的當年“世界十大科技突破”所引用。很多科學家預言,這張芯片的誕生極有可能改變人們(men) 未來的生活,並潛藏著無限的巨大生機。
1998年,程京辭去國外公司首席科學家的職位,為(wei) 建設發展中國“芯”毅然回國,立誌要填補中國生物芯片的空白,他帶領團隊一路追趕,直至中國的生物芯片技術位列世界前沿。
回國後的創業(ye) 過程曲折而艱辛,但是程京和他的團隊一心撲在科研上,靠著一份中國“芯”的信念,一次次衝(chong) 破層層關(guan) 卡。在一個(ge) 由餐館改造的實驗室裏走出了中國生物芯片的第一步。
研發耳聾芯片,惠及萬(wan) 千家庭
2009年,程京院士團隊推出全球首張“遺傳(chuan) 性耳聾基因檢測芯片”,覆蓋了能夠檢測先天性耳聾、藥物性耳聾、遲發性耳聾相關(guan) 的致聾基因位點。實現了耳聾從(cong) 被動康複到主動預防的重大突破。
迄今為(wei) 止,全國已有二十餘(yu) 個(ge) 省市自治區開展新生兒(er) 遺傳(chuan) 性耳聾基因免費篩查,已有近700萬(wan) 新生兒(er) 接受過遺傳(chuan) 性耳聾基因篩查,使超過18萬(wan) 多的新生兒(er) 及其母係家庭成員免於(yu) 藥物致殘。使我國成為(wei) 國際上規模最大的遺傳(chuan) 性耳聾基因篩查國。生物芯片在遺傳(chuan) 性疾病的預防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
遺傳(chuan) 性耳聾基因診斷芯片技術
榮獲2018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作為(wei) 耳聾基因檢測技術的領航者,如今AG九游会J9集团推出的二十三項遺傳(chuan) 性耳聾相關(guan) 基因檢測試劑盒(微流控芯片法)。它依托全新微流控SNP芯片檢測係統(“I” Microfludic Array Platform IMAP平台)、采用微流控芯片技術結合競爭(zheng) 性等位基因特異性擴增技術,可以對常見的4個(ge) 耳聾基因相關(guan) 的23種突變形式進行檢測。有助於(yu) 篩查出更多致聾基因變異人群,盡早為(wei) 其提供生活指導,降低耳聾發生風險,早診斷、早幹預、早治療,是目前全球臨(lin) 床用時最短、覆蓋位點最多的遺傳(chuan) 性耳聾基因檢測產(chan) 品。
分子本草,中醫藥走向世界
我國90%以上原創藥物來自國外,中醫藥的發展關(guan) 係國家戰略安全,涉及中國人生命健康紅線。但中醫藥的原理療效一直“說不明白、講不清楚”。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中醫藥發展,指示:“用現代科學解讀中醫藥學原理”。
為(wei) 發揮多學科交叉創新優(you) 勢,用現代生命科學技術把中藥的功效和機製說清楚、講明白,程京院士團隊2014年啟動分子版《本草綱目》研究計劃,該計劃基於(yu) 微量細胞的高通量藥物轉錄組測序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構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分子本草技術平台,包括大規模中藥分子功能數據庫、疾病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中藥組方算法係統,可以用於(yu) 評價(jia) 中藥逆轉疾病通路的科學內(nei) 涵和創新中藥開發,為(wei) 中醫藥現代化相關(guan) 的機製研究和現代生命科學理論指導下的方劑優(you) 化提供了新思路、新策略。
首創的世界超大規模中藥分子功能基因表達譜數據庫,已經檢測了900多種中藥、300多種食物,形成了10億(yi) 級別的中藥基因表達實驗數據和1億(yi) 級藥用信號通路實驗數據,對中醫藥現代化科學解析、守正創新傳(chuan) 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
分子本草對抗新冠肺炎中藥方劑評價(jia) 成果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40.8),引發國際上的廣泛關(guan) 注